24小时接单的黑客QQ

(正规黑客联系方式)

赵忠祥聊天记录(赵忠祥对话录音)

本文目录一览:

70--80年代怎样过新年的

70年代末春节的传统色彩加强了,庙会、传统小吃恢复了,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而另一方面是一些年轻人穿起喇叭裤、蓄长发、拎着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招摇过市。时尚的改变是如此让人错愕,我们对时尚的理解也渐趋开放。粉碎“四人帮”以后另一大时尚是学习英语,造成了板砖录音机的走俏流行。而70年代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人性的复归,人们对亲情、友情、交际的热爱也达到了巅峰,从这个意义上讲,70年代末的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年饭食品渐多饭不愁

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大部分,为获丰盛年饭,必须“起早贪黑”。

70年代短缺经济下,人的消费主题是“抢购”,要想吃一顿稍好的年饭对人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里中国人仍是隆重对待的。1970年的报纸报道说春节期间“粮、油、肉、蛋、水果、茶叶供应充足,市场上还出现了如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一些夏令蔬菜”。情况似乎一年比一年好,1971年肉、鱼、蛋、糖、奶粉种类、数量也比前一年同期有所增加,各种鲜菜、糕点、干鲜果品供应充足。1972年还增加了广东、湖南、四川的腊肉、香肠以及山鸡、野兔等野味,活鸡、活鸭、活鱼、活鸟等大量上市,菜市场不仅供应北方蔬菜还供应南方蔬菜。当时,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的大部分,为了获得丰盛年饭,人们必须付出“起早贪黑”的代价。越往后,食品种类越多。1976年以后庙会恢复了,传统小吃也陆续恢复,这引发了北京人的巨大热情。关于吃,在1979年看到的可能是报纸上最为丰盛的纪录,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金浆、西泉、潞泉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70年代的年饭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由肠胃单调到饕餮大开的改变——食的复归可以说是人性复归的一个信号。

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

五颜六色的灯笼,娓娓动听的“空竹”,各种各样的鞭炮、脸谱。

1972年春节期间,百货大楼手表展销专柜展出北京手表厂生产的夜光手表和彩色表盘手表。1975年增加了华达呢、的确良、咔叽服装等百多种商品。1976年北京市家具厂发明新式组合家具在中山公园展览的报道列于《北京日报》春节期间的头版。1978年春节市场上北京市百货大楼出售的服装,有传统的旗袍和各色童装,也有流行的各种格呢卡曲、喇叭裤和西服等,还出售一种腈纶毛绒翻毛领活里两用卡曲短外衣。1979年春节,理发排长队问题得到解决。女人们会留意到纺织品种类更多了,如夹丝膨体纱、涤纶草绿府绸、薄形弹力袜、仿烤花大衣呢、真丝软缎被面等产品,而70年代中国女性热爱尼龙制品的狂热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美国女性对尼龙袜的热情。更多的新玩艺儿造出来了,最令孩子们高兴的是五颜六色的灯笼,以及娓娓动听的“空竹”、各种各样的鞭炮、脸谱等等。70年代的消费群体以抢购、限购为基本特征而拥有巨大的消费热情。1979年《北京日报》刊登的一封群众来信称:“结婚讲排场不好,春节参加一位同事儿子的婚礼,他家收到的礼品可谓名目繁多,有台灯7个、收音机1架、闹钟2个、毛毯4条、毛巾被2条、暖水瓶12个、枕巾80条、脸盆一大摞、茶具8套、锅碗瓢盆勺成双成对……”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种结结实实的生活形态和消费热情。

年话豪言壮语变轻松

1979年人情味渐浓,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的春联

70年代的开篇话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0年代”,以及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

70年代早期春节提出的口号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70年代前期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大致相同:“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

到1979年人情味逐渐浓厚,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跃,公报春风拂大地大地生辉”……

对普通百姓而言,过年互相拜年时,说的最多的是“过年好”这样的传统话语。

时代话语渐趋轻松,春联由最初的豪言壮语变得渐渐具有人情味和生活色彩,老百姓互相拜年也多了家长里短的寒暄客套。

那时人们的交往之洽、来往之频繁表达了强烈的社交需求。民间语文也随之丰富起来。

年乐拨乱反正大团圆

人们着魔似的喜欢放鞭炮,以至鞭炮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

贯穿70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比较单调,可概述为: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几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那时的文艺模式培养了一代年轻人的娱乐方式,短缺年代的文娱消费也是难得的机会。如70年代的售票方法是有组织地分配售票,此后又变成“团体凭介绍信限购X张、个人限购X张”。1977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春节气氛开始鲜活,有体育演出,有了庙会,有舞会,有诗会,还有文艺晚会、音乐会,甚至有了内部电影。春节演出也丰富起来,种类多达50多种。不仅可以看到多年后重新露面的《阿诗玛》、《桃花扇》、《李双双》这样的国产电影,而且可以看到新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来自国外和中国香港的故事片,如日本的《追捕》、英国的《女英烈传》、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摩登时代》、中国香港的《三笑》,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丰富。在打倒“四人帮”的第一个春节,人们着魔似的喜欢放鞭炮,以至一段时间内关于鞭炮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各种游园活动盛行起来,一些传统游戏如套圈、射击等再次出现。那时人们春节热衷于猜谜语,谜语、灯会空前火爆,可以说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活的喜悦,体味着“拨乱反正”之后的团圆以及亲友的互访所带来的春节的温馨。代表着人情社会之最高传统的春节终于复归了。从70年代春节气氛的演进对比中,人们感受到的最大喜悦莫过于此——有了安全、自由、温暖、热闹、团圆感觉的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更为如黄宏、宋丹丹、赵本山、巩汉林、蔡明、郭达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土壤。

年饭票证淡出菜市场

平时想吃什么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1980年,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试制的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开始在东单等六大菜市场出售。

1981年,北京居民春节每户供应4~8元一斤的花茶二两,大料、黄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粮票豆腐及一斤粮票豆制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

1983年,春节所在的二月份城镇居民每人供应富强粉三斤、小杂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两、香油一两、花生半斤、瓜子三两、麻酱一两、鱼两斤(定量内每人保证半斤黄鱼)。

1984年,全市11个副食店出售不凭本豆腐。

1985年,低度酒、补酒热销。多家西餐厅爆满,新侨饭店等为家宴提供罐装、袋装西式名菜。

1989年,26种调味品、14种豆制品、35种酱菜大展销,北京人过年再不为米、面、鱼、肉奔忙了。

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年货新三大件快步来

家庭主妇再不用为过年大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肉变质发愁。

1980年,各大商场从外地组织的一批电镀桌椅、简易沙发、一头沉、搪瓷盆陆续投放节日市场;1981年,尼龙绸夹克、线绨被面供不应求,有人利用反复排队和托人代买等手段套购,仅新新服装店节前便抓获“投机倒把者”46人;1984年,14英寸彩电节日供应量比上年增长42倍;1985年,腊月二十八起向个人预售进口相机,每人限购一架,半年内付货,牌号有柯尼卡、亚西卡两种;1987年,羽绒服受宠、裘皮帽走俏;1988年,一种名叫马海毛的安哥拉山羊毛流行……春节穿新衣,80年代,北京人开始走出黑灰蓝服装的包裹,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动成一股彩色的风。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家庭主妇们再不用为过年大浣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

年画春联贴进单元楼,词句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过年总要求吉利图喜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贴春联,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说春联,过去多是农家小院才贴,词句也无非是“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类的老句陈辞。80年代大不同了,春联不仅贴进了城里的单元楼,词句也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渴望用这种最传统的形式表达对时代最深的欣喜。初一亲朋好友一见面,先递上一声“您过年好”,接着便聊上几句。上了点年纪的关心:“春节您家的‘加油’(定量之外供应的食用油)买了没呢?今年的油比去年强,没什么油烟子”。一些年轻人这年春节刚刚相互询问:“买没买邓丽君、刘文正新出的带子?”转过年来便已对崔健崇拜得无以复加:“初三都去我家,昨儿我刚置了一个架子鼓”。孩子的父母们相互抱怨着:“我们家这个‘小皇帝’春节非让带着去吃‘肯德基’,店里人那个多,队都排到了前门大街上。”

先行一步“下海”的老板们仍忘不了借这个难得相聚的机会沟通信息:“你手里还有多少台洗衣机,我全要了,冰箱也行。”

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过年乐贪看晚会洋相多

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

年年春节都高兴,80年代乐更多。

不知是有了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市场上的彩电才紧张,还是家有彩电的人多了,春节晚会才愈发火爆,反正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一景儿。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那阵子,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他舅舅,家里新买了电视,春节来看呀。”更乐的还在后面:三十儿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之后各就各位。这一晚上,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电视台的佳音之余,又该琢磨着去哪儿逛庙会了。80年代,龙潭湖、地坛、白云观、大观园、大钟寺,到处是庙会。小吃吃腻了,买便宜百货,工艺品看惯了,花会大赛又开锣,传统的赏心乐事未减,晶莹剔透的冰灯又朝人招手。从三十儿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人们开始品味改革开放刚刚富起来的滋味。

传奇性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去世,他在业界的口碑如何?

他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提问者之一” 。在63年的职业生涯中,拉里·金曾两次获得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皮博迪奖”,10次获得美国全国有线电视协会的“有线电视杰出奖”,以及美国电视艾美奖终身成就奖。 

       美国知名主持人拉里·金(Larry King)所创公司Ora Media通过其推特账号发布声明称,拉里·金于23日早在洛杉矶一家医院去世,终年87岁。多家美媒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去年12月底,拉里·金因感染新冠病毒在洛杉矶入院治疗。

“世界上最著名的提问者之一” 

      拉里·金于1933年出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父母均为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 由其母亲抚养长大。他未接受过大学教育,一生经历过多次婚姻。 父亲在其年幼时早逝 。尽管如此,拉里·金在主持和采访生涯中创造了伟大的成就:1957年,拉里·金找到了一份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他的的媒体生涯正式开始;70年代,“拉里·金秀”作为一个深夜广播节目开播,使其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节目支持人;1985年,他在CNN推出新节目“拉里·金现场”,一播就是25年。

     在63年的职业生涯中,拉里·金曾两次获得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皮博迪奖”,10次获得美国全国有线电视协会的“有线电视杰出奖”,以及美国电视艾美奖终身成就奖。 

        正如Ora Media在声明中所言,63年来,在广播、电视和数字媒体的各个平台上,“拉里·金无数的采访、奖项和全球赞誉证明了他在其职业领域的才能”。CNN也在23日的报道中称,拉里·金是一位“巨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提问者之一”——无论面对总统还是丑闻缠身的人物,他都会一视同仁、不偏不倚。CNN现任总裁杰夫·扎克(Jeff Zucker)则在声明中高度赞扬了拉里·金在提升CNN全球知名度方面发挥的作用。他说:“我们为他在CNN工作的25年感到骄傲,他的访谈真正地把CNN推向了国际舞台。” CNN创始人泰德·特纳(Ted Turner)在一份声明中称,拉里·金的死讯对他来说“像是一记重击”,并将拉里·金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广播记者”和“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

为何广东人很少看春晚节目,他们过年一般都看什么?

总会有外地朋友问,你们广东人真的不看春晚吗?怎么说呢?我们打小就看着春晚长大的啊。

第一届春晚于1983年2月12日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直播。但那时我家还未有电视机,准确来说,我们家是从1987年开始看春晚的。

那些年看过的春晚,那些精彩的节目,那些熟悉的脸孔直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

有人说,广东人不爱看春晚是因为语言差异。但那个年代的广东人也是家家户户地围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春晚的。像我们的父母,普通话讲得不好,但也一个节目不漏。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边看边笑边说,直到新年的钟声响起,才离开电视机把鞭炮点燃。

我印象最深的节目主持人是姜昆,然后才是赵忠祥、倪萍、杨澜……

如果问,哪个歌星给我们的影响最深刻,毫无疑问,只能是费翔了。1987年,费翔一个人连唱两首歌曲,一首《故乡的云》舒缓深情,另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则热舞劲爆,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歌曲,给内地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黑白屏幕都挡不住他的盛世美颜。在我母亲的眼中,刘德华才称得上帅哥,可她看到费翔,也忍不住连连赞叹真的又高又帅。

后来1987年的晚会总导演邓在军回忆说原来是打算要让费翔唱《故乡的云》,但是也觉得《冬天里的一把火》非常好,“得让费翔也把这首歌唱了。”

费翔唱歌时会有一些夸张的肢体表演,可能不太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习惯。于是邓在军让摄像多给费翔脸部特写镜头,偶尔还给一些全身的镜头。应该就是那些特写的镜头让全国观众都牢牢地记住了那张混血儿特有的英俊脸孔。

从那届春晚之后,一夜之间,费翔已经成为了国内年轻人心目中真正的偶像,彻底地火遍了神州大地。在那之后费翔的唱片,磁带大卖,据说卡带有记录的就销售了2000多万张。

2012年春晚费翔再次登上春晚舞台献唱《故乡的云》。时光流逝,费翔依旧。那真挚的演唱,深邃的眼眸,优雅的气质,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回了1987年

的春晚。

如果问,哪个舞者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非杨丽萍莫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杨丽萍在春晚舞台贡献了特别多经典的舞蹈作品,《版纳三色》、《孔雀》、《瑞雪》、《两棵树》、《梅》、《雀之恋》等等。作为普通观众,对舞蹈艺术或许了解不多,但对美的向往与欣赏是一致的。她如坠入凡间的精灵,超凡脱俗而空灵高雅。那婀娜的身段,优雅的舞姿,瞬间征服了万千观众的心。

若说群舞,不得不提《千手观音》。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舞动时,犹如千手观音降临人世,让人瞬间感受到无与伦比的美、舞蹈艺术给予人的强大力量。站在第一位的舞蹈演员邰丽华神态圣洁高雅,舞姿优美,像是整个舞蹈的灵魂,深深地吸引着人们进行观看。

我们对语言类节目其实并不排斥。相声小品一样看得津津有味。相声一直是春晚中的必备节目,甚至在八九十年代还一度是重头戏。马季,姜昆,牛群,冯巩……都是广东人都很熟悉的相声演员。我们一样会被逗乐,也听得懂一些相声里讽刺的意味。

说到小品,一连串的名字就冒了出来。赵本山、宋丹丹、赵丽蓉、巩汉林、小沈阳……“黑土白云”,“秋天的菠菜”,“玛丽姬丝(麻辣鸡丝)”,“宫廷玉液酒”,“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嗷”……对了,还有潘长江的《过河》,这些节目印象都深着呢。

而我对全国各地戏曲的初始印象,也来自春晚。每年春晚都有一个戏曲联唱的节目。 “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是铿锵大气

豫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是唯美灵动的越剧; “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哪。”明快活泼的花鼓戏;

“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是清新流畅的黄梅戏……

最难忘的还有那首作为春晚压轴曲目的《难忘今宵》,这是1984年春晚剧组邀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曲作家王酩联手创作,并邀请歌唱艺术家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歌。从1984年到2020年春晚,唱了三十几年。也是我们广东人对春晚永不磨灭的记忆。

后来,为什么广东人不太热衷看春晚了呢?因为广东人可以收看具有广东本土特色的春节晚会,还可收看香港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再后来,是因为各种娱乐场所的增多,智能手机的普及。

我们看春晚的那些年,娱乐资讯不发达,只有在央视举办的春晚舞台上才能目睹著名的演员、歌手的风采。现时娱乐新闻满天飞,一张张新老脸孔天天见,或多或少也失去了新鲜感与期待感。

尤其后来那些年,看着一些陌生的脸孔说着相声,时常有一种不知他们在说啥,观众又在笑啥的感觉。

虽然今天还热衷春晚的广东人不多,但那些年,我们都是用心去守候春晚的。那些与春晚有关的温馨美好的记忆,我们广东人并不缺席。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23:58:01  回复该评论
  • 费翔的唱片,磁带大卖,据说卡带有记录的就销售了2000多万张。2012年春晚费翔再次登上春晚舞台献唱《故乡的云》。时光流逝,费翔依旧。那真挚的演唱,深邃的眼眸,优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6:34:09  回复该评论
  • ,广东人不爱看春晚是因为语言差异。但那个年代的广东人也是家家户户地围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春晚的。像我们的父母,普通话讲得不好,但也一个节目不漏。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边看边笑边说,直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5:26:10  回复该评论
  • 人士的话报道,去年12月底,拉里·金因感染新冠病毒在洛杉矶入院治疗。“世界上最著名的提问者之一”        拉里·金于1933年出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父母均为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 由其母亲抚养长大。他未接受过大学教育,一生经历过多次婚姻。 父亲在其年幼时早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4:51:48  回复该评论
  • 各色童装,也有流行的各种格呢卡曲、喇叭裤和西服等,还出售一种腈纶毛绒翻毛领活里两用卡曲短外衣。1979年春节,理发排长队问题得到解决。女人们会留意到纺织品种类更多了,如夹丝膨体纱、涤纶草绿府绸、薄形弹力袜、仿烤花大衣呢、真丝软缎被面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