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QQ

(正规黑客联系方式)

四代同堂聊天记录(什么四代同堂)

本文目录一览:

在杭州庆春路上有一座“吴家老宅”,据说有些历史渊源,请告知。

吴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00年),为殳氏兄弟所建。它是杭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宅,占地七亩。殳氏兄弟之后,这座宅子五易其主。太平天国时期,这儿还被当做某王的王府。后来又被清军占领,设为军事机关。咸丰二年(1852年),云贵总督吴振棫告老还乡后,从孙家手里买得这个宅子,并进行扩建,建成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7米,占地57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封闭式院落,自此吴宅之名一直传承至今,而吴家的后代也在这个宅子里生活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江南府第的完备考究使它成为很多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惯会援引的经典案例。

吴宅在“文革”时被毁严重,百年以上的花木和明代的楠木雕刻“五福献寿”均被毁灭,三十余间房屋被拆除,只有大厅二厅尚存,西边的庭院成了五金加工厂和一个食堂,这宅子一夜间住进了各种各样的居民,吴家的后人自此就和那四五十户人家共处了。四五十户人家在里头劈柴生火,油盐酱醋,鸡鸡狗狗,原来放杂物的二楼也住进了人,生起了煤炉,所以这木结构为主的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宅就成了“杭州十大火险隐患”之一。

从1995年起,吴宅住户陆续迁出,宅子交给市文物部门加以修缮。现已修复的主要是中轴线和东轴线上的建筑。西轴线上的建筑和假山池塘均遭严重破坏,已经不能想见当时风情。

1999年初,修复后的吴宅,以杭州市传统工艺馆、杭州市文物监管品交易市场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原新华路明宅的古玩铺子全部腾到了吴宅,明宅成了专营丝绸的市场。自此,在昔日的豪门里,有了48家铺子,大到古董家具,小到书画印石,凡中国古旧物事,都能在此找到踪迹。

家乡的风俗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3日 出处:网络 已经有4482位读者读过此文

阿昌族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白 族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保安族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布朗族

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依族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朝鲜族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制,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结婚分订婚、送彩礼、迎亲等步骤。死者土葬于氏族或家族墓地,长者葬礼隆重,族众和娘亲参加吊唁和祭奠。

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

达斡尔族主食为加牛奶的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等,肉食的制作以晒肉f和煮烤肉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穿白袜、花鞋。他们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傣族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德昂族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明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德昂族妇女服饰的别致在于以“藤篾缠腰”为饰。传说古时候德昂女子是满天飞的,男子为了将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圈,套在女子腰上,久之而成俗。德昂族妇女成年后,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五六圈或十余圈,甚至二三十圈藤篾制的“腰箍”。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等色,有的上边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有的还包上银或铝皮。德昂族妇女的裙子多为彩色横纹长裙,上可遮胸,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线条,不同支系在色彩、条纹上有显著的区别。德昂族妇女的头饰很特殊,妇女不留头发,剃光头,绕包头,包头两端如发辫垂在背后。有的德昂妇女婚后留发,戴黑布包头。德昂族的装饰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色绒球。在缝制衣服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水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花。男女包头巾两端也都钉上一些绒球,耳坠、挂包皆以绒球装饰。更为独特的是青年小伙子在胸前挂一串五色绒球,姑娘则在衣领之外装饰绒球。男子头裹黑布或白布包头,带大耳坠,银项圈,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裤短而宽大。现在青年发式与汉族相同,已不戴沉重的首饰。男子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脚部、臂部或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作为装饰。德昂族大部分地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养子、豆类。个别地区以玉米、养子为主食。普遍喜欢饮浓茶,茶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品。德昂族有嗜好草烟和嚼槟榔的习惯。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地是一家一院,主房楼上住人、煮食、贮藏粮食等,楼下关牲口,附房用作堆放柴草和安装舂米用的脚碓。镇康地区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内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宅,间壁而居,各有火塘,所以竹楼较大,有的占地近四百平方米。现在部分德昂族的住宅与附近汉族的平房一样,多家同住的大竹楼也已为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 德昂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与外族联姻。男女婚前享有恋爱自由,姑娘选择对象有一定自主权,但最后要征得父母同意。结婚时,男家要给女方一定聘礼。若夫妻不睦,男方提出离婚,只要出几斤米、几元钱,请村寨头人祭神权后,即可通知女方回娘家。女方提出离婚,要赔偿男方聘礼。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已发生变化。德昂族行土葬,村寨有公共墓地。但久病或孕妇难产而死的则用火葬。

东乡族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现在按我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在服饰方面,最近几十年来,变化较大,并开始与汉族和回族的服饰相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现在一些参加工作的年轻妇女,为了劳动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盖头,而喜戴一顶白色小帽。东乡族男子不喜留长发,但习惯留胡须,这与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一样。据说,穆斯林男子,到适当年龄留有胡须,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

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鸡娃”很有讲究,把整鸡各部位分为13个等级,“鸡尾”最珍贵,一般给席上的长者或尊贵客人吃。

东乡族人民也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东乡人因宗教原因,禁食猪、狗、马、骡、驴肉,忌说猪;不食动物的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递烟敬酒。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侗族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

打印本页

传统美德失落,是人性变坏了吗?

记得小时候村里非常穷,但是邻里之间很和睦。张家收了新麦做镆镆,一定要送几个给隔壁李家、王家尝尝。李家摘了西瓜,也要送给张家、王家尝尝鲜。王家泡菜开坛,也要让孩子给左邻右舍送上一碗。刘家禾场上打谷突遇暴雨,左邻右舍丢下饭碗就抄家伙去帮忙。孙家起屋,村民哪怕是放下自已地里的事,也要帮上几天忙,除了工匠,一憧房子下来小工全部免费。万一村里不慎发生火灾,一声呼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拎起水桶就扑向火场。-------如果那时候有记录片把这些情景记录下来,人们一定会说农民真善良,农民真伟大! 儿时的记忆中,虽然村民之间也有矛盾也有争吵也有打架,但过后又亲如一家人。白天一起干活,晚上聚在一起聊天。夏夜大人小孩聚在村前的草坡上,别提多热闹。孩子放学归来,如果家长在地里还没有收工回来,左邻右舍会叫上他一起吃饭。客人来了,碰巧主人不在家,邻居也会象对自已家的客人一样热情招待。农民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破四旧、文革、马列毛思想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儿时记忆总的来说还是美好的。 不知从那一天起,人们变得慢慢陌生起来。荒地荒坡,争相开垦,据为已有。公用的水渠、道路为了方便自已胡挖乱填。机械多起来,耕地打场再也不需要相互帮忙,一家一户就可以完成。建房起屋,帮工开始按工计价。人们聚会越来越少,串门也少起来,唱大戏没有观众,放电影人影寥寥。户户天黑就关起门来在家吹风扇,再也不聚在一起乘凉聊天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社会面貌更加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以前大集体时四乡八邻十里八村的人都相互认识,知根知底,现在一个村子里,老人和年青人都互不相识了。环境恶化,村前小河满是垃圾,村子里遍地猪牛粪,道路水利设施破损严重。冶安状态也恶化,以前日不闭户,夜不失物,现在家家户户起了高墙,关在院子里的鸡牛羊还是经常被盗。甚至于地里庄稼到了成熟时节,你收割得慢一点就会被别人连夜偷割。菜地里的蔬菜也种不住,住在乡下也要象城里人一样买菜。如果你在外打工几年回家,难免会大吃一惊,虽然家乡的新房子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和人之间却只剩下虚伪客套,熟悉的乡村竟然越来越缺乏人情味。你不由得惊呼:农村的人心也变坏了! 现在的农村,只剩下老弱妇孺留守在家中,青壮年能出去的尽量出去了。原先四代、三代同堂的家庭早已瓦解。就是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也是天南海北,甚至于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有的孩子几年见不着父母,对父母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剧烈变化的农村社会,已经不是一句人心变了所能概括。 信仰丧失,传统美德失落,已经不仅限于城市,而是整个社会层面。是人性变坏了吗?很多专家学者给出这样的答案。还有更尖锐的批评指出,是马列毛思想和文革对传统道德信仰的摧毁使得民众丧失了精神依傍。这些都对,又不全对。因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民风依然很淳朴,不信即使今日你如果能去到那些贫穷而偏僻的村落,保证那里的民风依然淳朴。一些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更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现代人过份追求物欲而导致了精神丧失,追求物质财富是罪恶之源”。但是欧美发达国家,比起中国来物质不知富裕多少倍,为什么那些国家的民众没有象中国人这样自私自利,诚信丧失,以恶为荣?可见,物质发达与精神委缩并不是因果关系。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人性善人性恶的层面争论,自欺欺人地以为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就能拯救信仰,以为光复传统文化就能回归传统美德,无疑我们还会在认知的误区里打转,还将走历史弯路。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处于一个经济制度大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建立,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与制度。 我们来分析对比一下: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一种封闭、自供自给的经济形式。因为生产力的低下,作为个体的人,无论是对抗自然风险还是社会风险,必需团体合作,于是人们以宗亲的方式结成团体。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依存,无论哪一个人受到损害,对团体的力量都是一种削弱,所以人们必须亲如兄弟,互相帮助。比如前面提到:以前农村小麦脱粒用的是一种小机器,需要二十人左右才能运转,所以必须有二十个人不计报酬地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你不愿帮别人你自已的小麦也脱不了粒。而现在使用大型收割机,在地里就已经将小麦脱下来,只等出售,就没有必要相互帮忙了。再比如,遭遇火灾,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扑灭,你少一出分力,就意味会殃及全村,自己的房子也将不保。而在现代都市,火灾有专业消防人员扑灭,你的房子远在数里之外,当然可以袖手旁观。在抵抗社会风险方面也一样,当村子受到外来侵害,必须全村人齐心抵抗,所以当个体村民受到外来侵害时,为了保存村子的力量,同村(宗)的人必须团结互助。至于在生产力更低的古代,人对团体的依赖性更大,当这样利他的互助行为成习惯后,美德就诞生了。 再比如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础是孝道。古代农业并没有专门机构传授技术,所以农业知识靠的是经验积累,土地、房屋依全部赖于父辈的传承,所以长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掌握着财产分配权,因此长辈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作为下辈不尊从长辈就意味着无法存活,这就是我们孝文化的基础。所谓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实际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高度依存的经济基础上。传统美德不过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再经过孔孟等文人综合整理规范,就形成了我们的儒家文化。实际上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它是个体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高度依赖群体的产物,所以儒家文化就是威权文化。不信,你可以到边远的少数民族村落,或者干脆去非洲的原始村落,在这些没受过孔孟教化群体中,我们一样能感受到淳朴善良的民风,一样能感受到同我们传统一样的美德。所谓传统美德,实际上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高度依存的经济基础上,利他的结果还是利已。 所以,文化道德观虽然是由某些圣人提出,却不是凭空建立的。它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一旦生产力提高,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文化道德也要随之适应地发生变化。如果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而文化道德仍然停留在旧有层面上,则必然因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崩溃,整个社会就会处于一种混乱失衡的状态。当下中国正是这种情况,我们的政治制度,文化道德跟不市场经济的步伐。就象用赶牛车的方法去开汽车,不乱才怪。 所谓市场经济,其实是西方国家近代工业化的产物。由技术革命产生的工业化进程,在文化层面又诞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人文思想兴起。经过西方国家数百年资本主义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形成今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自由主义思想,即今日的现代文明。它的基础就在于社会生产力提高,人的经济地位相对独立,社会分工细化,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小,人的私隐性大大增加。 对比一下不同经济环境,我们会发觉在小农经济社会领域里,失德的人会受到宗族严历的惩罚,在商业领域里,失德的商人不光是因为商业信誉受损而导致商品积压,还会受到行会帮规的严历治裁。在这样封闭的熟人社会里,个人的行为若侵害到群体,成员之间马上就能感知,就会受到惩罚,失德的人甚至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高,失德的社会成本高,所以道德就具有极强的软约束力。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对独立而陌生,人的私隐性大大增强。即使你在城市里杀人越货,在邻居眼中你完全可以装成是位好好先生;即使你制假售假,骗完这个有那个,完全不用担心以往熟人社会一下子传遍四乡八邻。随着经济的越来越独立,人对团体对家庭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全面崩溃,人的私欲也因为陌生和私隐性得到空前膨胀。从前地主霸占别人的财产,贪官搜括了钱财,受害者是一清二楚。如今利益集团通过复杂的商业机器掠夺了民众财产,受害者并不能有明显的感觉。贪官侵占了公共财富,也露不出明显痕迹。小农经济的那种单层次的直接交换变成了市场经济的多层次隐性交换。正是因为私隐性,垄断和腐败成为当下社会的顽疾。失德者因为没有直接的受害对象不再有良心煎熬,受害者也因为没有直接损失而感受不到具体痛苦,所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约束力几近于无。 用不着长篇大论,产生于小农经济的儒家文化只能适应于小农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起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只能适应于资本主义的西方文化,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当下中国只有引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强化契约意识,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体制,才是唯一出路。经济上的自由必须要有政治权利上相应自由的权利,道德必须彰显平等与自由的价值观。 从前人们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是为了让自己在熟人团体中生活得更好。今日人们在陌生人社会里自私自利,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道德层面堕落,人心变了,但是人性并没有变,和两千年还是一样。如果我们总是纠缠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变恶层面的争执,我们将永远走不出误区。道德不是空中楼阁,它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上。人性本私,人总是选择将自己利益最大化。至于利益,绝大部分人理解为财富,少数人理解为名誉,还有极个别人理解为生命的愉悦高于一切,这种人我们视为圣人,但是每个生命个体都会做价值最大化的选择,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在新的经济体系里,要有适应人价值最大化的道德观。无论我们再怎么张扬传统文化的大旗,还是深挖马克思主义,它们已经不可能构建起这样的价值观,这两种道德观的遗弃是每个智慧生命个体的必然选择。 当下中国社会之所以腐而不乱,是因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依然发挥着框架性作用。其一是因为文化的传承性,历史惯性。其二是因为中国还只刚刚启动工业化进程,人口的多数依然是农民,即使城市仍然不是一个高度市民化的社会,人对熟人团体的依存度依然还很高。然而随着市场化的深入,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与人之间会更加陌生,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势必加速崩溃。 抛弃过时的小农经济价值观,构建市场经济价值观。无疑,它应该是以平等、自由、博爱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士也不必过份悲观,那些流传千年的美德,其中适合人类发展的合理成份,具有普世价值属于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是不会被时代湮没的。至于那些不适应于人类发展的不合理成份,被时代淘汰也不必惋惜。 真正热爱传统美德,是要给它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而不是抱残守缺。比如忠,不再是对权威的愚忠,而是忠于内心的信仰,忠于自己的灵魂;孝,不再是逆来顺受的愚孝,而是发自内心地对长辈的尊重与爱。再比如:仁者即爱,不仅仅是对人类的爱,也是对大自然的爱;义者即正义,不仅仅是熟人亲朋之义,家族民族之义,而是整个社会正义;礼者即平等尊重,不仅仅是对权威长辈的尊重,更是对弱者的尊重;智者,不再是权谋之术,治人之智,而是尊重理性,尊重科学;信者即诚信,遵守契约,遵守规则,乃公民社会之基石。------此美德已非彼美德!道德从来不能独立于物质基础之外。从前我们坚守传统美德,是因为它能让人获得生命的最大价值;今日社会之混乱,是因为信仰丧失,政治体制严重滞后,人所追寻的最大价值只能体现在物欲层面;唯有构建一个让人获得更大价值的道德体系,人们才会去努力追求它,遵循它。新的经济制度,新的生产关系,必须要有与它相适应的价值观。经济也好,文化也好,必须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它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这是自然的规律。 重构适应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好玩的床上亲子游戏有哪些

这段时间,我都要去隔壁小区的一间录音棚里录制课程,步行穿过小区的时候,常看到许多老人家带着还在牙牙学语的孙子、孙女在玩。

老人家们大多坐在凳子上扇扇子,孩子或者在地上蹒跚学步,围绕小区的基础设备游戏,或者直接就被放在推车上,左看看右看看,推车上的收音机播放着各种风格的歌曲。

每回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我总是很想上前去给长辈们出主意,其实还有很多游戏是合适各种年龄段的老人家和孩子一起玩的,在小区里散步的一上午,可以捣鼓的游戏当然也可以很丰富。

说实话,我和长辈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少,这五年来也和婆婆一起捣鼓了很多和孩子玩的益智游戏。我在和婆婆一起体验各种游戏的过程中,也常常觉得要进行针对性地改良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大多都明白,「陪在孩子身边」不等同「高质量的陪伴」。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陪伴了孩子的成长,但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但有时候理念更新的速度太快,对于老人家来说,接受难度不能过于苛责。太复杂的道理和步骤,到底是否合适长辈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当然也需要我们琢磨清楚。

老人陪孩子玩耍,其实也能做到轻松、简单、质量高。所以,我打算将这几年我家玩过的祖孙游戏梳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有好的祖孙游戏也希望你在留言区跟大家分享啊。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0-1岁的祖孙游戏玩法和要点。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游戏的做法,我给大家做一些简明扼要的要点示范,也把游戏目的和步骤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调整。希望全天下的长辈们也能享受寓教于乐的祖孙乐,乐融融。

可爱的小猪

按摩和抚触,其实是我家孩子出生后,我和婆婆一起在儿科医生那里的第一个亲子游戏。当时儿科医生说,要是担心老人家腰一直弯着脊椎不舒服,也可以让孩子躺在床上,老人家坐在旁边,或者有一个比较高的尿布台帮忙。

在我家哥哥弟弟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每次洗完澡,我和婆婆都会给他们做按摩,孩子们很喜欢,每次给他们摸摸,他们都是躺在床上或一动不动,或冲着我们哈哈笑,我也能感受到孩子们的享受。

给婴幼儿按摩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协调五感,刺激脑神经发育等,同时,按摩也是我们和孩子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也能让他体会到我们对他的关爱。

初生的孩子,有着很敏锐的触觉,不同的触摸方式会让孩子有不同的感觉。随着孩子对语言节奏有一定的感觉,将触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可以让孩子有全新的感觉。比如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一个「可爱小猪」的按摩游戏。

游戏目的:协调视觉和触觉,刺激脑神经发育;增强信赖感和安全感;丰富孩子的认知结构。

适合年龄:0-12个月

实操要点:

孩子平躺在床上,我们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并将孩子的手打开。用另一只手接触孩子的手心,并念「我有一只小小猪」。

再用手在孩子手心画圈圈,说「转呀转呀转不停」。

接着用两根手指竖直交替顺着孩子的手臂往上移,说,「忽然开始往前走,一步,两步,三四步」。

手指移到孩子下巴或其他地方处,为孩子挠痒痒,说「停在这里噜噜噜」。

每次游戏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小提示:

这首儿歌比较简单,对于老人来说,记忆起来难度也不会太大。如果有其他的比较熟悉的儿歌,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儿歌,再配合动作进行。只需要记得要形成一个固定的童谣歌曲,重复练习和固定环境是婴幼儿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

要注意的是,在做动作时尽可能符合儿歌节奏,使亲子互动更加有趣。可以多做几次,也可以在孩子的另一条手臂或两条腿等任意地方上做这个活动。

另外,在做这个游戏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语言上的互动,来达到丰富孩子的认知结构的目的,比如我常用来引导孩子的叙事示范法,都是很好地帮助孩子提升认知结构、提高智商的办法:

在游戏前,问孩子「宝贝,我们一起来唱儿歌吧。」,是对所进行的事情进行客观并简约的叙述;问孩子「开心吗?」,是对孩子的情绪和回应进行陈述和命名;问孩子「我们再来一次,看小猪多可爱呀。」,是对所处环境进行引导和叙事描述,大家都可以试起来。

黑白图卡

孩子一生下来就有视力,但是还不具备视觉。对于只能感觉到明暗光线、和模糊物体轮廓的新生儿,我们可以适当给他一些视觉刺激,提升视觉功能。

这里有一个优先顺序大家可以都记录下来,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图画书的选择,圆形图案大于立体图案,黑白的垂直长条图卡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刚出生的孩子更喜欢看那些明暗相间、黑白交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色彩鲜艳的东西。处在视觉敏感期的孩子,明暗对比强烈的事物更能吸引与维持他的注意力。

所以在我家哥哥弟弟小的时候,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些黑白图卡(注:图卡不等于闪卡),让老人在孩子清醒的时候陪孩子玩,因为游戏比较简单,也比较轻松,老人也很乐意。不管是做推车,还是躺在床上,都很方便进行,因为水平式地扫描图片,也是新生儿观察事物的方式。

游戏目的:提高孩子的视觉敏感度;丰富孩子的认知架构

适合年龄:0-5个月

实操要点:

将孩子抱在怀里,尽量让孩子和老人面朝同一个方向。

取出图卡,置于孩子眼睛前方20-20厘米的位置。

将图卡从孩子左眼前方慢慢移至右眼前方,再慢慢移回来,活动持续20-30秒,然后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做反复练习。

每次游戏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小提示:

给孩子看卡片很简单,在给孩子看图卡时,仍需要与孩子保持多一点的互动,多对孩子说说话。即便是简单几句招数,让老人家重复说就好,绝对是没问题的。因为都同样开拓孩子的智力发展。

例如可以对孩子说:「宝贝,看看这张图片。图片里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白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帮助发展孩子的颜色认知;「宝贝,你喜欢这张图片吗?」这是借由对话促进和孩子的交谈,记得一定要给孩子几秒钟让孩子尝试回应;「你真棒,一直在看这张图片呢!」这是用正向肯定来鼓励孩子继续发展好的游戏习惯。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的方式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例如,将卡片贴在墙上,让孩子趴着看;或者在房间摆设一些闪烁的小灯,每天开三到四次,每次给孩子看几分钟,这些都对孩子的视觉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渡过了刚开始的几个月后,大家可以用颜色鲜艳的图画书来替代哦,随着孩子的视觉发展,孩子对色彩的辨识能力也会逐渐出现。孩子会逐渐适应和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比如蓝色、绿色、红色和黄色,所以图画书也要及时更换。

散步游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之前在婴幼儿每天运动量的文章里科普过,运动量对于婴幼儿的身体发展,甚至视觉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也包括带孩子散散步、晒晒太阳。

带孩子出去散散步,晒个太阳。特别是早上晨起这回事儿,这个老人家比年轻人的早睡早起的意识可好多了。但这个散步过程,早上呼吸新鲜空气、伸展肢体动作,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很好的生活习惯养成。

当太阳光比较烈的时候,我也见过很多老人家会带自家的孩子在阳台上,借助着一些遮阳地理位置的帮助,来「晒晒太阳」,这也是很好的方式哦,记得可以让孩子多眺望。因为带孩子散散步,不等于带孩子去太阳底下暴晒。

游戏目的:增强孩子的体质;帮助孩子体验良好的情绪;培养视觉发展。

适合年龄:0-12个月

实操要点:

让孩子躺在小推车里,和他一起出门去户外散步。

一边散步,一边给孩子介绍今天的行程,介绍周围的风景。

当孩子不想躺着时,将他抱出小推车,引导他观察一下花朵或者蝴蝶。

小提示:

正如我在今天文章开头描述的,很多老人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都是孩子看孩子的,老人聊老人的。老人和孩子的互动很少,尤其是1岁以下的孩子。其实,多跟孩子说话,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

这里说的多说话,不是要求老人家一定要强制性地、和孩子漫天说丰富的、复杂的、浩瀚的故事,这个是很多让老人家胆怯的任务。简单地重复练习,一点点增加认知关键点,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会更好,也会更符合孩子的发育特征。

比如「今天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出去晒太阳吧。」、「太阳照在身上是不是暖暖的啊?」、「看这里有这么多人啊,你高兴吗?」、「这朵花真漂亮啊,你喜欢吗?」这些都是很好的示范,随着孩子的月龄长大,我们可以每次叠加一个信息,将「天气真好」,逐渐叠加为「天气真好,云很白,风很舒服」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延伸变化。

会说话的玩具

孩子不会说话,但是他能从听到的语言中得到相关的信息。随着外部话语信息的越加丰富,他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也会相应增加,语言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是我们常说的「接受性语言技巧」和「表达性语言技巧」。

我婆婆喜欢说话唱歌,在孩子小的时候,她经常跟孩子聊天,虽然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每回听到奶奶跟他们说话,他们也会咿咿呀呀,这是孩子对信任人家的回应和沟通反馈。

下面介绍的这个游戏,就是我家玩得比较多的动物模仿秀——会说话的玩具。我当时,结合婆婆的爱好和习惯,做了一些游戏包的改良,让老人家和孩子的聊天,每次的话题都可以比较聚焦。

游戏目的:发展表达性语言技能;倾听和发声练习;练习沟通技巧

适合年龄:3-9个月

实操要点:

让孩子躺在床上或地上。

依次取出不同的动物玩具,用不同声调模仿动物作自我介绍。

在介绍一种动物之后,让孩子抓一抓这个动物。

小提示:

孩子虽然听不懂大人说的什么,但是他会根据成人说话的频率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当成人语速较快时,他往往会跟着做一些快速的动作;而当成人语速较慢时,他也会跟着慢下来。所以,平时,我们在与孩子互动时也要注意语速。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得到放松与休息,说话的语速也要慢一些。

再回到我们这个游戏中,由于这个游戏需要模仿各种声调,如果老人一个人做不来,也可以作为一个全家的游戏,例如由奶奶做开场,爸爸扮演老虎,妈妈扮演小白兔,孩子一定会很开心:

奶奶:「宝贝,我今天要给你介绍几个动物朋友。」

爸爸:「你好,我是大老虎,我可是森林之王哦。」(声音凶凶的、粗粗的。)

妈妈:「你好,我是小白兔,我最乖巧哦,小朋友们都喜欢我。」(声音温柔的,细细的。)

不用我多描述,这个场景我想你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有趣的对吧,大家也可以结合手指游戏来完成。

喊名字游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喊名字游戏,很多老人都喜欢跟自家孩子玩,我家长辈们也是。刚开始,我也习以为常,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再深究一下,就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并且是非常有意义的里程碑。

3个月的孩子听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且由于颈部肌肉的发展,孩子已经能转动头部来关注某个物体了。喊名字游戏除了能让彼此持续发展信任关系之外,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步。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婴儿并不认为自己和我们是分离的个体,在第一年或者第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正努力发展自己的自我认同感,从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索自己的环境、到观察自己的家人。促进这个发展的一个方式,就是我们时常以孩子的名字来称呼他,这是孩子自我认同感发展的重要一步。

游戏目的:发展自我认同感;培养家庭关系的信赖度

适合年龄:3-12个月

实操要点:

让孩子平躺在床上。

在孩子四周的不同方位叫孩子的名字。

当孩子转过头来看你时,对孩子报以微笑,鼓励他的这一行为。

小提示:

虽然三个月的孩子不能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但是对于声音的敏感性还是高的,所以他们做的只是回应家长的声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将自己的名字和声音联系起来,家长不妨用孩子的名字代替「宝宝」、「宝贝」的称呼。在玩喊名字游戏时,还要记得时不时夸一下孩子,例如:「你又找到我了,真棒!」「哇,你知道了自己叫Joshua是不是!」

随着孩子的月龄增加,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描述内容,来帮助孩子搭建自己的自我意识,比如递给孩子玩具并且描述它,「Joshua,我有一个大象玩具给你玩」,比如描述孩子的行动,「Joshua,你正握着大象,你正在用你的手碰大象的鼻子」。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其实奥秘也是在于我们如何去启发孩子感知自己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状态。喊名字游戏,其实背后不仅仅只是为了逗孩子笑一笑。

趴着玩时光

让孩子可以趴着自己好好玩,让孩子俯卧抬头,是孩子很重要的启蒙游戏。平时老人在家带孩子,就可以鼓励老人和孩子多玩这个游戏,也可以让老人解放一下双手,少点抱孩子,减轻一下身体的负担。一举两得。

对于小小的婴儿来说,只是趴着这个动作就需要他完成包括从脖子、肩膀、胳膊到背部的肌肉训练,这相当于一个小婴儿完成了自我提升的马拉松。要知道孩子最终能学会坐、爬、走和跑,每一个环节都是因为身体肌肉的牵动才能实现。

所以让孩子多趴的游戏,还可以给孩子创造从小锻炼的机会,孩子才有积攒足够的力量,才能够让自己的身体也移动起来。最终这个能力的高低就成了真正影响孩子坐、滚、推和爬的关键。

对于一岁之前的孩子来说,趴着玩的时间进度应该是这样子的:

- 0到1个月的婴儿,肚皮时间应该维持在3-5分钟一次,每天进行2-3次。

- 1到4个月的婴儿,一天总共趴着的时间可以维持在20分钟左右。如果宝宝的状态很好,我们可以鼓励宝宝每天趴着的时间达到一小时。

- 超过4个月之后,孩子喜欢趴多久,就鼓励孩子趴多久,因为慢慢地,孩子会在趴的状态里学会翻滚、爬和坐,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运动姿态。

游戏目的:提高孩子颈部肌肉的力量;提升孩子的大运动发展能力

适合年龄:0-12个月

实操要点:

将孩子放在地上或床上。

帮助孩子由仰卧的姿势调整为俯卧的姿势。

蹲下,在孩子视线前方说话,引导孩子抬头看你。

随着活动的展开,以后可以逐渐增加孩子抬头的时间。

小提示:

刚开始,孩子抬头维持的时间很短,很可能就只有几秒,以后可以逐渐增加他抬头的时间。我家两个孩子在「趴着玩时光」游戏中,孩子对趴的接受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下面这三个法宝:

▶ 有趣的玩具。我会挑选一些有趣的玩具摆放在孩子的视线面前,比如镜子、手偶或者铃铛,让孩子可以凝视前方,并且有动力抬起头来去看清楚到底是什么物品。

▶ 舒服的游戏垫。事实证明选择一个舒服柔软的接触面,绝对可以提高孩子趴的信心,比如运动球、毯子,以及哺乳枕这类的U型枕头也非常合适作为孩子胸部的支撑。

▶ 和孩子一起趴着。我们可不能只是让孩子在那里趴,然后就去忙别的。一是不安全,我们要防范孩子的窒息风险,二是正向的鼓励很重要,很多时候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的动力,都是我们在旁边的鼓励。所以当我家孩子趴着的时候,我们也会和孩子一起面对面趴着,让他可以看见我们的表情,这种不同视角的变化对孩子来说特别有趣,孩子咯咯笑了起来,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趴着玩的有趣度。

动动手动动脚

音乐总是离不开节奏,节奏是姿势的一部分。跟音乐和节奏相关的肢体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3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表现出最原始的节奏意识。让老人带着孩子一起和节奏律动,孩子开心,老人在音乐中身心也能得到舒展。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性

适合年龄:3-12个月

实操要点:

让孩子躺在床上或地上。

播放音乐,轻轻握住孩子的两只手腕,随音乐的节奏摆动。

抓住孩子的脚踝,随音乐节奏摆动。

将孩子双手或双脚合在一起,随音乐节奏摆动。

小提示:

这里的乐曲选择不是重点,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孩子的情绪能力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我家娃爹喜欢放 Jon Crosse 的爵士乐音乐 CD 给孩子,其实也是合适的。如果老人喜欢唱歌,也可以自己哼唱乐曲,这样更容易控制节奏和速度,如果体力不错,还可以抱着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踏步、摇摆、晃动,甚至起舞呢。

我们一定要留意和孩子玩游戏的信号交流状态,注意和孩子的眼神交流。我家喜欢爵士乐,我们在播放的时候配合一种温柔、抚慰的声音和孩子讨论音乐,是可以让孩子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

如果是动态感很足的音乐,那么在做动作的时候,大家的表情也要足够丰富哦,我之前见过户外老人家和孙子玩过这个游戏,放的是老人家很喜欢的小苹果,但是老人家的表情一点都不开心,沉重着无意识地动动脚和动动手,这个是我们常说的「信号阻滞」。

很多时候为什么明明在陪孩子玩,孩子却可以很生气,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讯号没有反应,忽略了孩子的环境信号。

藏猫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没有孩子不喜欢藏猫猫,直到现在我家哥哥弟弟都非常喜欢,每回玩藏猫猫,他们的笑声都能响彻整栋楼。回想一下,从小时候简单的藏一藏躲躲看,到现在发展为复杂的高阶藏猫猫游戏,我也算是妥妥地和孩子好好玩转了藏猫猫的无限关卡哈。

回到小月龄的藏猫猫游戏,大多数孩子在4个月末的时候开始着迷于藏猫猫游戏,出现和消失的变化会令他们惊奇不已(当然,有时候也会大哭)。这是因为这个月龄的孩子还未建立「物体恒存」的原则。

掌握物体恒存的原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这同样也是孩子发展因果关系、培养解决问题技巧的基础。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明白,物体即使不在实现范围内了,但是它仍然存在的概念。

藏猫猫游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藏人和藏物,功能有点微妙区别。藏人游戏可以增进家庭关系的信赖度,临近1岁和1岁后引入的藏人游戏还可以帮助孩子渡过人生必须要经历的分离焦虑,而藏物游戏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在这个阶段,同样伴随着孩子通过线索和提示,来学习搜寻并且找出物品的过程。

游戏目的:初步培养孩子的物体恒存概念;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发展解决问题的技巧

适合年龄:4-12个月

实操要点:

让孩子平躺在床上,给孩子一个有趣的婴儿玩具,比如小的填充物。

用小毛巾盖住玩具的头部,1-2秒再掀起小毛巾。

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我们和孩子面对面。

遮住自己的脸,然后1-2秒后放开,遮住,放开。

可以引导孩子也模仿并且主动玩这个游戏。

藏物和藏人游戏可以交叉一起玩哦。

小提示:

刚刚说了,藏猫猫(藏物)游戏同样也可以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那我们可以怎么样引导呢?

一是,在与孩子对话时,尽量使用令孩子感到好奇的语气和语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好的提问方式会让游戏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在给孩子一个有趣的婴儿玩具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先结合游戏「会说话的玩具」,跟孩子来一场有趣的开场白呢?这些都会增进孩子的参与力度,并且会让孩子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是启发要素。

二是,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寻找线索。在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的过程中,要记得对于年幼孩子来说,拆解步骤胜过于长篇大论。每次说完一个简短的指令,停下来,观察孩子的表情,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慢条斯理是很好的心法。比如问问孩子,「小狗去哪里呢?」,如果发现孩子并没有去寻找玩具,或者不知道如何回应你,当然也可以提供暗示或建议鼓励,「 Joshua,我们一起来找玩具」,「你可以尝试把毛巾掀起来」

藏猫猫(藏人)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家庭信赖感,并且在关键时候可以帮助孩子过渡分离焦虑,因为已经跨阶段到1岁后了,我下次再仔细说。

动感瓶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孩子4个月末时,已经可以尝试着两手分别转一个玩具,再往后一些,他还可以准确地抓住正在运动的物体。瓶子是一个很好的玩具,不仅易得,而且方便孩子抓握。让孩子抓握滚落的瓶子,能练习孩子的抓握反射,能培养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

游戏目的:练习抓握反射;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适合年龄:4-8个月

实操要点:

扶着孩子让他靠着我们坐稳。在孩子面前,将枕头一端抬高,成为一个斜坡,把空塑料瓶子放在枕头最高处。

放手让塑料瓶沿着枕头斜坡自然滚落。

引导孩子伸手去抓滚落下来的瓶子。

小提示:

选择塑料瓶子,是因为它里面可以装东西,制造高度差滚落的过程可以有游戏的惊喜感,促进孩子不同知觉的协调,比如让眼睛和耳朵(视觉和听觉)作用在一起。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圆球来代替塑料瓶,或者用不同大小的瓶子来调节游戏的难度。老人可以在瓶子向下滚落时发出一些可爱的声音如「咕噜噜」、「啪嗒」等,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给老人家准备一些装满各种东西的瓶子,让孩子来听听声音,比如在引入瓶子之前,可以让孩子伸出手先接触瓶子,摇动瓶子让孩子听听里面的声音,和孩子说「Joshua,你在玩瓶子,让我们听听它发出来的声音」,都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口语示范。当然,为了方便老人家收拾,可以选择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玩耍这个游戏,也不要太高或太低的高度,沙发是很合适的地方,免得让老人家总是弯腰捡东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十个祖孙游戏(藏猫猫游戏算两个小游戏)就梳理到这里啦,大家喜欢这样子的介绍方式吗?

祖孙游戏,是非常需要考虑老人的体力和精力特点的。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也让老人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享受天伦之乐,其实并不矛盾。我们提供好的创意和提点精华,其实是很好的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我们本身是因为婚姻才凝聚在一个家庭里,这是缘分,这同样也需要心思。一直觉得,四代同堂一起参与带孩子,不一定就是「科学育儿」和「传统养娃」的两大对抗阵营,我们需要互相体谅,用不同的视角重新学习,彼此其实也可以其乐融融,而各种的心思离不开游戏。游戏,往往是治愈家庭关系最好的桥梁。

淘宝六大趋势,运营新思维

今年,淘宝平台做了一系列变革,各种规则层出不穷,每一次的变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的变革意味着流量的重新分配,意味中各大卖家流量获取方式的不同。

电商人都知道,要懂得很多的运营技巧才能将电商运营下去,一家店想要成长起来,它需要对市场进行精准的预测,对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深入了解,合理布局店铺的运营、推广跟服务,然后通过各个方面的协作来达到的效果,从而促进店铺更加快速的成长。

当前传统电商平台流量增长乏力,巨头之下中小电商生存越发艰难,引流费用高昂,却达不到理想效果,行业急需注入一股新活力。

电商法的实施成为优胜劣汰的催化剂

2019年电商法终于到来了。对消费者而言,国家出台法律,电商有法可依,当然是好事。对于整个电商行业而言,行业一定会迎来震荡,震荡过后一定是更加规范有序,而规范的过程,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先说优胜,有优势者有竞争力者胜出。

法律带来的是相对平等的机会。中小商家相比大品牌大商家,在资源、资金、人才、管理、品牌上都差出一大截,那么中小商家与大品牌竞争,一定会用各种手段来缩短差距。各种手段就包含了各种违规操作,比如操控销量、操控评价等等。

法律的出台,使得违规操作的成本几何倍数地增加,从而迫使各种违规操作越来越少。

最后比拼的是商业真正的综合能力。

比拼的结果,便是优胜。优胜明白了,劣汰也就能理解了。

各个电商平台最底层的中小商家,赚着很少的毛利,夹缝中求生存,涉及税金、管理成本、人员成本都会增加,hold不住的怎么办?——淘汰。

不要觉得淘汰就是不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被淘汰,说明不适合。特工先生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流量呈现碎片化趋势

今年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流量呈现碎片化趋势。看看淘宝首页即可知道:淘宝头条、生活研究所、有好货、爱逛街、淘抢购、淘宝直播等等,内容入口比以往丰富了很多。

非常明显的便是,如果你的宝贝在任何一个内容入口上排名靠前,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流量。

如果你仅靠单一流量渠道,如:自然搜索、直通车、钻展等流量获取费用会越来越高。所以,2019年大家应该话更多的时间抢占其他流量入口,增加店铺与顾客的触点。

个性化标签越来越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爆款的玩法难以获得像以前一样的流量扶持,如果你还在依赖1、2个爆款来维持店铺,劝你可以换种玩法,因为仅靠爆款你获得的自然搜索流量会慢慢减少。

淘宝“千人千面”的玩法让店铺个性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千人千面表面上是让大家获取自然流量的机会变少,其实是让流量更精准,让流量带来的转化率提高,所以千人千面不管是对平台还是对店铺都是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所以建议店铺应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产品、店铺更有特色

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化标签,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

老客户培育更有必要

从淘宝权重和标签20个大动作可以看出,老客户的培育越来越有必要了。

淘宝的对店铺的标签是通过浏览过店铺、收藏、购买等动作来决定的,而对顾客的标签也是通过此路径来决定的。如果你觉得单凭这点说服力不够,那么大家都知道淘宝权重其中很重要的有转化率、支付率和复购率以及售后问题等,复购率即是指老客户的二次购买率。

小程序电商入口优势大增

上线接近一年,小程序发布的入口(含场景),数量已超50个,包括发现栏、搜索栏、公众号关联、微信群聊天记录等。而微信的最近一次更新,更是在主界面新增任务栏,只要下拉就能找到用过的小程序,并支持快速切换,用户操作更加方便。

小程序入口的多元化和简便化,将极大提升小程序打开率,吸引更多用户,提高使用率,享受微信流量和政策红利,为中小电商长期存在的“流量困扰”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更需要划重点的是,京东和美丽联合集团组建合资公司还将向广大中小微商家开放“购物”入口内多项资源,全方位撬动9.8亿流量的时代指日可待!

用户年轻化及受众范围扩大

报告数据显示,小程序电商用户年龄大多在26至40岁区间,占67.4%,其中女性是小程序电商的主要用户群体。

可以发现,小程序电商主要用户与代表平台蘑菇街女装精选对标的女装市场十分吻合,从微信生态可获取具备消费能力的优质粉丝。

另一方面,小程序电商地域覆盖在不断扩大,已逐渐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三线城市使用率占22.1%,且还将快速扩张。中小电商可以进一步打开市场,可以赶在微信电商用户增长红利期,从横纵双向来收割大批用户。

大数据

何为大数据,是好多好多的数据,叫大数据。消费者上一次网,数据就会被采集,买一次东西、什么时候买同样会被采集,住哪里、男的女的、多大年龄、单身还是结婚、三口之家还是四代同堂,统统都会被才集成数据,这说的是你刷手机的时候。

逛街也逃不过被采集数据,自打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开始,什么性别、年龄都会被传感器采集,消费者在购物中心里待多久、买了什么、吃了什么、看了什么电影也全部被采集。

不断日积月累,数据变成大数据,再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商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卖货了。

这样有什么好处?

对于商家来说就可以多卖货,多盈利,也减少库存,同样对实体经济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就拿服装厂来说,有了大数据计算,就不会有那么多库存堆仓库里了嘛。这个特点被称为大数据!

所以说不管是新零售、还是大数据,都是以消费升级为大背景、以新技术所引发的一场革命,从线上线下的打通、到大数据云计算、高效物流,以及整个零售业产业链的创新所引发的革命。

这场革命,首先肯定是有利于消费者,更利于商家,最有利于整个实体经济。所以,就像前几年所有的企业拥抱互联网一样,今天我们同样应该利用新技术,拥抱新零售。

所以说变化并不是什么坏事,“每一次新的机缘的到来,都市培育一批财主!”

当别人不明白的时辰,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辰,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任何一次机缘的到来,都必将履历四个阶段: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回归初心,重启简单模式

淘宝总裁蒋凡在2019年淘宝商家大会上 ,给出了淘宝发展的三个关键词“简单”、“普惠”、“创造”,其中,“简单”排在了首位。

十几年来,淘宝确实变得日渐强大,随着强大而来的还有臃肿和繁琐。“明明已经买了空调,接下来估计七八年甚至十年都不会再买空调,打开淘宝还给我天天推送空调。

”类似这样的消费者抱怨越来越多。如何回归初心,让消费者逛得开心,买得放心,用得简单,这在2019年将成为淘宝的主要改进方向。手淘首页在不断改版升级。

以前手淘首页是各种栏目、活动、商品推荐,在数据化、智能化后

现在被各种内容类型的信息流所取代。

对,就是这三个字“信息流”,这就是变化。

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

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扩张的世界。随着全球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社媒用户的激增、基础设施

和技术的不断进步,2019年及以后的电商发展前景仍将一如既往充满光明。

以上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准备好迎接未来几年的变化,并在2019年将电商业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哪个少数民族生吃猪肝

1、白族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2、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3、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4、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送客的时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边界。

路过蒙古包的时候,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前,要把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敬。进门要从左边进,入包后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边;离包的时候要走原来的路线。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如果蒙古包前左侧缚着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说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

5、回族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

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阿訇”是清真寺教务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们在祈祷,不能被打扰。忌用左手递送物品。

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在背后诽谤别人和议论他人短处,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一般实行族内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结婚。

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

6、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7、满族

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见礼,也就是抱腰接面礼。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这个礼,表示亲昵。家里一般都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贵,用来供奉祖宗,不能随意去坐。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也叫门笺、窗笺。春节时每家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增加节日气氛。

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过节的时候吃“艾吉格悖”(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他们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

满族接待客人,不避内眷,家庭女性成员都可参加对客人的敬酒等活动。给客人上菜必须成双成对,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就必须喝干,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

满族信仰萨满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时,以猪和猪头为祭品。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杀了,俗称“领牲”。

8、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

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喜欢食米饭,擅长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

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

9、纳西族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9:43:50  回复该评论
  • 互动更加有趣。可以多做几次,也可以在孩子的另一条手臂或两条腿等任意地方上做这个活动。另外,在做这个游戏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语言上的互动,来达到丰富孩子的认知结构的目的,比如我常用来引导孩子的叙事示范法,都是很好地帮助孩子提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