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侍寝时妃子和皇帝的对话
- 2、清朝皇帝过年时都在忙什么呢?
- 3、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什么?
- 4、古人的仪式感:在唐朝,人们的聚餐方式有哪些形式?
- 5、君王请十六位功臣聚餐,却只有一菜一汤,难道是君王太抠门吗?
- 6、古代皇帝一餐有一桌子菜, 为何每个菜只吃三口?
侍寝时妃子和皇帝的对话
爱妃平身,朕几日不见爱妃,爱妃出落得是越发的娇美了,过来,给朕看看,(在那妃子婉婉婷婷走近皇帝的时候,皇帝一把揽住妃子的腰,开始不安分起来,帮妃子脱裙装,然后开始调情)
清朝皇帝过年时都在忙什么呢?
“过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我们都知道过年要贴对联,吃年饭,拜年……不过,这是老百姓的过法。那么清朝皇帝是怎么过的呢?在清宫剧中,一到过年的镜头,就是皇帝和后宫嫔妃们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其实,对于清朝皇帝而言,过年可不只做一枚吃货,事儿多了去了。
(清宫剧中的过年)
先说假期。如今老百姓过年妥妥七天假,可是清朝皇帝却只有五天假。腊月二十六一到,皇帝就会沐浴更衣,焚香行礼,郑重“封笔”“封玺”。这就意味着,皇帝不再执笔书写,就算有军机要务或者政务大事,非得皇帝亲自处理,皇帝也只会将决定口授于近臣,由他们颁布圣旨。皇帝的那支笔,要等到正月初一,才会再次“开笔”“开玺”。
既然放假了,那就好好耍吧!可是身为皇帝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预备一名单,为所欲召之人以参与除夕礼者”,也就是说,要考虑除夕赴宴来宾名单等琐碎事情。当然,也不全是操心的事。也会和小老百姓一样,放鞭炮、贴福字、吃年夜饭。唯一不同的是,皇帝的对联不是贴的,而是挂的,如果保存得好,能挂好几年。不知道这事不是提倡节俭的表现。到了除夕早晨,皇帝先要随太后祭拜诸佛。然后再祭拜太庙中的先祖。
(祭祀先祖)
接着,才能和后宫嫔妃们进早膳,各种粥、面食还有年糕等,花样繁多。这一顿可一定要多吃一点,因为午饭要等到下午四点才能开饭呢!不过最重要的还属年夜饭,皇帝与皇后各占一桌,其他嫔妃则按位份而坐。当然,晚宴上的食物都是些山珍海味,丰盛之极。太监则先给皇帝进汤膳,再按尊卑给皇后和嫔妃们依次送汤,位份越低,所得越少。皇帝和家眷们吃完年夜饭,还要再赴保和殿和王公大臣及来朝拜的蒙古贵族们,再吃一顿年夜饭,宴会上除了美酒佳肴还有歌舞表演,当然也少不了发红包的小花絮,君臣之间,其乐融融。只是不知道帝后们如何吃得下那么多!
好歹算是吃完年夜饭。皇帝为了太后高兴,还会和皇后嫔妃们陪太后守夜。会看戏,也会做些小游戏。不过皇帝并不需要守太久,因为他还有事要忙,所以他得抓紧时间休息一会。等过了午夜,太监就会喊皇帝起床了。可以说起得比鸡早啊!起这么早干什么呀?“开笔”呀!他先得到阐福寺去拈香礼佛,表示“阐扬福德”之意,然后再回到紫禁城养心殿举行“开笔”仪式,等开笔仪式结束后,他还得去敬拜神仙和先祖。六点半的时候,王公大臣们就等在殿外,皇帝要带他们入后宫,给太后行拜年礼。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什么?
开国皇帝骂亡国皇帝,亡国皇帝骂下一朝的开国皇帝。
大家都是灭国之恨,还有什么可聊的,直接开骂就行了。这也就是没办法见面,如果你有本事把他们都凑一起,估计会掐起来。
秦始皇会和刘邦好好聊天?别搞笑了,不打死他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古人的仪式感:在唐朝,人们的聚餐方式有哪些形式?
根据史书记载,要聊到唐王朝形成的聚餐方式,就不得不聊到皇家的聚餐。简单的来说,皇家的聚餐指的就是皇帝带领大臣举行的宴会,这样的宴会在唐王朝或者说在整个中国的饮食文化结构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原先君主与大臣之间共饮,只能够彼此坐在不同的位置之上,而且大家只能享用一个桌子。相信大家也能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君臣对饮绝对不可能有家眷。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代皇帝举行聚餐,是允许所有的贵族与大臣带着自己的家乡来到宫廷里面享用美食。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场面,大大小小的贵妇人和官员之女子,在酒桌之上酣畅淋漓,在舞池旁边跳舞歌唱。那简直是一种热闹到极点的场面,一般来说,历史学家称这一现象为皇帝赐餐,是大臣们享受公款的一个表现,也是皇帝拉近大臣各自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了,除了皇帝的聚餐有仪式感以外,结识官员的聚餐也颇具有仪式感。
不过,根据《唐书》记载,最早的官员聚餐是没有任何仪式感的,只不过是因为太宗皇帝太能工作了,弄的这些官员连饭都没有吃,就跟着皇帝大清早办公。皇帝看着大臣们手底下一个个饿着肚子工作,此起彼伏的在咕咕叫,因此,皇帝就勉为其难带着大臣一起在宫廷聚餐。
不得不说,这个场景是真的很具有仪式感,大家一边吃饭一边把事情给做了,刚开始大家有点不好意思,害怕吃饭的时候声音太响,影响皇帝心情,但是后来久而久之习惯了,居然成为了现在酒桌文化的前端。谈笑风生之中,觥筹交错之间,天下大势已定,这样的感觉真的是仪式感满满。
但是,民间的聚餐往往没有贵族与官员这么享受,因为大家并不是很富裕,所以如果真的要聚餐的话,往往是几个朋友几家共同出钱组一个团。让大家就好像是众筹的方式吃了一顿大餐。当然了,也可以家族的形式,邀请三两亲戚好友一起像吃火锅一样聚餐,这也是颇具有仪式感。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聚餐方式都注重热闹,注重集团。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其实很有讲究。所有的一切都有着历史文化传统,而这也深刻的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形象。最开始大家由于结构上不允许,所以只能分开饮食,但是我们还是喜欢聚集在一起饮食。
等到唐王朝时期,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大家都在疯狂的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聚餐。小到民间百姓上到皇帝老子,大家都喜欢在一起热闹的感觉而不喜欢距离隔开的那种单独用时。
事实上,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大同,也是中国人团结的具体表现,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传统,才塑造了我们现在中国人的特色。注重酒桌文化,注重团结与相聚,这可是西方人都比不上的优点,而这一切早就已经在唐朝的饮食文化中被奠定了下来。
君王请十六位功臣聚餐,却只有一菜一汤,难道是君王太抠门吗?
是的抠门,平乱的将军回来了,也不准备体面的庆功宴。
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干点啥事儿都得讲究排场的,你想想堂堂一国之君,被老天爷选中成为天子,你每天穿着破衣服出门,每天吃着咸菜疙瘩,像话吗?满朝文武会怎么想,老百姓一看当朝天子,穿的都这么破烂不堪,吃的连地主家都不如,大清是不是要完蛋了,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国家尊严的问题。
但是呢,清朝时候就有这么一位帝王,他平时就是节俭惯了,干啥事都觉得能省则省,就连一国之母,他的老婆这个国家的皇后过生日,也只是命令做饭的地儿,给整点儿长寿面,你要是寻常百姓家,怎么也得鱼鱼肉肉招呼着吧。但是他就不,他就是要节俭,一般人管这个就叫抠门,只是他是皇帝所以当时不能讲,这个人就是道光帝。
皇后也就算了,说到底都是自家人,老婆媳妇热炕头生日过的不开心哄哄就完事了,但是这个道光帝对凯旋归来的大臣也是如此,想当年乾隆皇帝弘历,平叛大小和卓,导致后来这个家族衰落,但是这个家族的后代再次崛起,道光就派大将前去平复,凯旋回归的时候,道光皇帝找了一帮人来陪做了一菜一汤。
估计当时回来的大将也只是跟道光客气客气,这要是一般人早就撂挑子走人,打仗那么辛苦就整这点破玩意对付,这也太抠了,还不如让人回去早点休息、
古代皇帝一餐有一桌子菜, 为何每个菜只吃三口?
民以食为天,要说这世上最有口福的人,大概非皇帝莫属了,皇帝拥有一个御膳房,每天都能吃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山珍海味,而且一餐能吃一大桌子的好菜,这么能饱口福,简直就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大幸福。可是皇帝虽然一餐吃几十个菜,却每样只能吃三口,一旦吃够,这菜就会被太监端下去,一听就很浪费,这又是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皇帝平时用膳的时候,身边都会有太监在边上认真的看着,而看皇帝吃饭也是他们的一项工作,他们需要负责记录皇帝每样菜吃了几口,但凡是某个菜被皇帝夹了三次,这个菜就要被撤下去了。而且这菜不仅仅是撤下去这么简单,甚至未来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再见到这菜出现在饭桌了。
大家看到这里大概要大呼浪费了,不过太监如此谨慎记录,不让皇帝过多地吃一道菜也是有原因的。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底下的人揣摩出皇帝吃饭方面的喜好。古代皇帝治理天下历来都是“外圣而内王”,这也就是对外宣传儒家的仁爱,但在他们骨子里却是奉行法家的准则。而法家所推崇的,一是严刑峻法,二是权势。皇帝,作为这朝野上下最有权势的人,就应该让下面的人无法猜透他内心的各种想法。这样没人能知道皇帝内心想着什么,不知道他喜好什么,让皇帝这个一国之君也就变得更加神秘了。
而且皇帝手握重权,一旦是被臣子或者有歹心的人寻出了他的兴趣爱好,就会有可乘,然后专供皇帝的爱好以讨好皇帝,然后升官发财甚至在耳旁煽动皇帝以掌握朝政。我国古代就出现过一个大宦官刘瑾,他服侍正德皇帝的时候,就发现了正德皇帝就是很喜欢做木工,于是他每次就趁着正德皇帝做木工做的正起劲的时候把有关国家大事的奏折拿去给皇帝批阅。
谁会喜欢在自己玩的正高兴的时候批奏折这种犯人的东西呢?于是这刘瑾做的次数多了,正德直接让刘瑾帮自己搞定这些奏折,然后继续玩着他的木工。于是正中刘瑾的计谋,刘瑾名正言顺地把持了国家的财政大权,让贪玩的正德皇帝成为了他手中的傀儡。
关于“菜不过三口”,还有一方面是为了贼人想对皇帝下毒,若是每道菜皇帝都只尝一两口,就不会有人知道皇帝到底爱吃什么,皇帝一餐饭吃那么多,若是想要下毒,没有目标就成为了一个工作量很大的事情。甚至得把皇帝一餐吃的几十道上百道菜都下毒才有可能毒死皇帝。可见皇帝活着也是很不容易啊,每天辛辛苦苦批阅奏折操劳国家大事,就连吃饭都不能够吃得尽兴,还得天天防着受人所害,实属不易啊。
想与一姐聊天互动、看更多污段子,关注微信公号:姿势情报局一姐(qbjyijie),回复:一姐,查看一姐私人微信号。